今年以来,四川消费网已收到数十起小孩用家长手机偷玩游戏“被”充值的投诉,案例显示,在小孩玩游戏期间,游戏系统基本都是处于免密支付状态,只要点击进入页面,系统就会自动扣走手机里的钱。因为家长很难举证是小孩在玩游戏,从而导致维权艰难。当前正值暑假,为防止家里小孩偷玩游戏,“被”充值扣费,家长一定要保管好手机,或给手机设置使用权限和使用时间限制,小心“熊孩子”玩游戏惹祸。
案例一 薛女士:有一天我在医院看病,9岁的孩子独自一人在家拿他学习的手机玩了游戏,被扣了2100多元。询问孩子得知,玩这个游戏时他只点了“钻石”,“钻石”多了,就可以玩,没有说要钱,也没有要求输密码或人脸识别,点击进入链接就被自动扣走了。投诉到公司,只同意退30%。
案例二 王先生:7月2日,小孩趁大人睡觉的时候,偷拿手机玩游戏,不到一小时充值500多元,发现问题后,当即要求游戏开发公司退款,公司回复说是大人玩游戏充的值,只同意退30%。我不同意,看着几分钟就免密充一次值,每次68元、98元,感觉此公司不正规,存在欺骗性质。

消费者供图
案例三 文女士:7月4日下午16点,我和爱人、婆婆一起出去打水,手机放在家里充电,小孩趁我们没在家偷玩手机游戏,导致被充值两笔共计747元,找游戏公司协商退款,公司回复说小孩不在非成年人时间段使用,不予退还。游戏公司还表示,现在已经放暑假了,小孩有可能天天在家偷玩手机,大人为何不捡好手机?

消费者供图
案例四 皮女士:6月2日凌晨两点过,我家5岁小孩偷玩家长手机游戏,被自动扣费19笔,共计1200元。次日打开手机发现情况后,马上联系游戏开发公司,却联系不上。
四川消费网提醒消费者: 1、未成年孩子玩游戏很容易被诱导充值。游戏世界内容庞杂,有的里面暗藏各种各样的付费服务,有的游戏失败时,会自动弹出“通关”、“解锁”诱导充值,有的则伪装成抽奖、红包等,即使是成年人都很难分辨,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
2、孩子使用父母手机,最好在家长监护下进行。未成年人尚未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为防止孩子使用手机乱充值,使用时最好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同时可以开启“青少年模式”。家长的手机锁屏密码要设置,支付密码要保密,小额免密支付要关闭,建议不要将大额银行卡与手机绑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出现“被”充值时,要及时投诉维权。如今支付非常便捷,孩子可能会趁家长不在身边时私自玩游戏充值,当家长发现被扣费时,往往难以提供证据证明是孩子充的值,增加维权难度。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家长应注意收集证据,及时与游戏公司联系协商退款,或向相关部门或媒体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警事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和作者。四川消费网(028—86533315 86629315 )
投诉咨询qq:12652315
投诉邮箱:zxbly315sc@163.com
微信公众号(四川消费网scxfw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