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路服务区买中药材
很多人掉进了“打粉”陷阱——
报价只报“数”,转身打成粉。
以为几百元,结账好几万。
如果要退货,“粉”状来推脱。
帮忙“好心人”,结果是“媒子”。
停车上厕所,不幸掉进坑。
案例一 杜先生:2023年6月2日,我接家中长辈来家里做客,开车到某高速服务区休息,老人去上厕所,路过一个卖药材的特产店。一位自称眉山的“消费者”也刚好路过,咨询了一下就一个劲儿的跟老人说,这个强肾果吃了效果如何如何好,和店员讨价还价后感觉很实惠,就拉着老人一起买。店员一直没有说具体价格,老人刚说要买,店员就把药材火速称重并打成了粉。打粉后,店员才说一共要19400元,老人钱不够,那位“消费者”还特意帮老人承担了2400元,最后老人付了17000元。

消费者供图
案例二 王女士:2023年10月9日,我在某高速公路服务区一家野山珍宝店购买石斛。卖家磨粉后称重266克,除去包装袋重量,要价5975元。我是外地人,听店家说石斛是当地特产才想买一点试试,店家一开始只说了价格,没说单位,磨成粉后才说是按克算的,并称已磨粉不能退货。
案例三 彭先生:2023年10月7日下午,我开车在某高速服务区,被诱导购买了中药材,打粉后要价4000多元。
四川消费网提醒消费者: 1.在高速服务区要警惕中药材 “托儿”。多起投诉显示,中药材“打粉”骗局背后可能有“托儿”,他们利用“亲身经历”渲染药效并表现得像行家,反复与商家讨价还价,很容易让消费者跟随其一同购买。在这种消费场景下,一定要保持警惕,擦亮双眼,不要被所谓的“好心人”、“老乡”、 “优惠价格”所迷惑。
2.要同时问清价格数量、计价单位和总价后再决定要不要买。此类骗局里总价是关键,有的店铺只标注价格数量,不说计价单位,比如只说多少元,不说每克还是每斤。消费者此时一定得问清,不要想当然的以为没说就应该是每斤。一旦单位错了,价格会有几百上千倍的差异。如果真的有需要,一定问清单价数量、计价单位和总价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3.高速服务区买药材千万别打粉。服务区药材骗局的重要环节就是打粉,消费者知道总价后,没想到那么贵,一般都不愿购买。但此时商家就会以药材已经打粉,无法二次销售为由拒绝退货,强迫消费者购买。即使需要药材,也别让商家打粉,打粉之后质量很难判断,一旦反悔也很难退货,增加维权难度。
4.保留证据,依法维权。要留存好相关证据,例如购买凭证、药材照片等,如果发现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警事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需注明来源和作者。四川消费网(028—86533315 86629315 )
投诉咨询qq:12652315
投诉邮箱:zxbly315sc@163.com
微信公众号(四川消费网scxfw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