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耳洞属于医疗美容 消费前一定先看资质
  • http://www.315sc.org  四川消费网 (2023-11-8 17:17:03) 来源:“山东省消协”微信公众号
  • 编辑:菜菜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终于上大学了,远离父母的唠叨和高中生的各种约束,跟同宿舍的小姐妹结伴去扎个耳洞,然后带上同款式的小耳钉,以此来见证这段美好的大学友谊!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打耳洞”这件事儿……

        打耳洞即在耳垂的特定部位生成一个可佩戴耳饰的永久性孔隙。很多人觉得打耳洞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到街边的饰品店或者美容院,甚至自己购买“耳枪”,轻松就能搞定。

        其实不然,事实上,打耳洞属于医疗美容,而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医疗,不是美容。

        此前,“00后女生打耳洞致颅内感染”一事曾引发社会关注,这也让小编想起来自己打耳洞时的惨痛过往。当时刚刚参加工作,被同事忽悠着一起去打耳洞。暂且不说过程有多疼,打完后连续红肿好多天。虽然打耳洞的小姐姐说,这是正常反应,坚持一下就会好!但是真的太难受了,我果断止损,摘下来耳朵上塞的东西,去门诊打了两天消炎点滴。

       所以,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把打耳洞纳入自己营业范围的美甲店的小姐姐们信誓旦旦的“保证”,什么“美甲、打耳洞属于'生活美容',没有任何安全风险,只有和整形相关的'动刀、动手术'的'医疗美容'才有风险!”

        生活美容是指运用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所进行的皮肤、毛发的护理、按摩等带有保养或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生活美容机构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即可开展经营活动,医疗美容机构则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因此,如果美容机构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从事打耳洞、激光脱毛等项目,属于违法行为。

        尽管国家早就出台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等法律法规,但在违法成本低和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医美市场乱象仍然时有出现。相对于整形手术等项目,消费者对打耳洞、激光脱毛等项目的医疗属性认识不够、警惕不高。

        消保委提醒: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必要遵循“安全第一、美丽第二”的理念。接受医疗美容一定要到正规机构,除了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外,选择美容整形医生时,还要注意看“三证”,即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及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证,切莫因轻信广告宣传而草率作出决定,以防损害自身健康权益。同时,也要保留好就诊记录、付费凭证、合同协议等材料,以备发生纠纷或医疗事故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网友评论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四川消费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用户名: 匿名发表?